【減息周期】美國減息該如何部署
【最新減息解讀】市場大跌該如何部署?附2025議息時間表
2024年12月19日凌晨,美聯儲宣佈減息0.25厘,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到了4.25%-4.50%之間。2024年美聯儲總計減息3次,累計減息了1厘,符合市場預期。
隨著減息消息的發布,市場對未來的減息步伐產生了猜測。美聯儲的點陣圖顯示,2025年的利率預期中位數在3.75%-4.00%之間,意味著未來可能再減息兩次。通常我們可以透過美國PCE(個人消費支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非農就業數據來預測減息預期,如果這些數據高於預期/低於預期/符合預期,對減息空間和頻率有絕對的影響!想緊貼經濟數據以便提早部署? 加入富途牛牛會員,掌握重點公布日期及數據,你更可以加入至日曆以防錯過大事!

減息是什麼?
減息又稱為降息,是指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其他機構,降低國內基準利率的動作,是常見的寬鬆貨幣政策之一。減息簡易而言,即意味銀行/金融機構能以更低的借貸成本,提供低貸款利率,向企業、個人借出貸款,令其獲取資金。
減息的原因
美聯儲減息的主要原因包括通脹壓力緩解和經濟增長放緩。通過降低利率,美聯儲希望刺激經濟,防止潛在的衰退風險。

截至目前,市場暫時未見明顯轉向訊號。投資者通常會留意物價和就業數據,而最近公佈的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2.7%,核心通脹則同比增長3.3%。這些數據與市場預期和前值基本持平,顯示通脹壓力並未加劇,這也為進一步減息提供了空間。
至於非農就業報告,雖然11月新增就業人數高於預期,但整體失業率卻也高於預期。因此,繼續減息以支持就業市場的做法也是合理操作。
減息步伐放緩的原因
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必須在物價穩定和就業市場之間取得平衡。行動過快可能導致通脹持續高於2%的目標,而行動過慢則可能使勞動力市場受到影響,出現疲弱情況。因此,減息的步伐必須謹慎。目前的預測顯示,2025年美聯儲將放緩減息,主要原因是對通脹的擔憂。根據19日的利率決議,美聯儲對明年經濟前景的預判為「整體經濟表現強勁」,並上調了今年及明年的GDP增速預期,還將2%的通脹達標時間推遲至2027年。
這些通脹擔憂,與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密切相關。全面關稅、大幅減稅等政策,均可能加劇通脹壓力,讓美聯儲在減息時更加謹慎。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聯儲的政策動向及其對物價與就業市場的影響。合理調整投資策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將有助於把握投資機會。
為什麼在通脹擔憂下仍然選擇減息?
在當前經濟環境中,許多投資者不理解美聯儲為何在面對通脹擔憂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減息。實際上,特朗普的新政策從制定到實施,對經濟的實際影響通常需要時間來顯現,並非立刻見效。這使得美聯儲在考慮減息時,必須謹慎評估長期影響。 根據美聯儲最新的預測,長期聯邦基金利率的中值為3%。目前的利率與此數值仍有距離,因此減息為未來的經濟刺激提供了空間。這意味著在一定範圍內,減息可以幫助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會立即導致通脹飆升。
此外,自9月份減息以來,美國國債利率出現了顯著上升,這可能反映市場對特朗普新政策可能引發通脹的過度擔憂。如果市場情緒過於悲觀,未來可能會出現自發的下行調整,這與市場對於未來減息的預期是相一致的。

減息2025 | 美國議息時間表
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每年都會召開8次例行會議,以下是2025年美聯儲的具體時間安排。

美聯儲降息對全球各類資產有何影響?
美聯儲的降息決策,不僅僅是看減息本身,還需要考慮整體經濟狀況。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經濟增長。如果今年全球經濟暫時處於沒有明顯回升的階段,那麼明年可能會進入增長週期。降息政策的實施將逐步顯現出其對經濟的正面影響,而之前因加息和去槓桿而受到影響的經濟體,將會開始恢復增長的動力。
美聯儲降息對全球各類資產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呢?總體來說,降息會促進經濟增長,並對不同類型的資產產生不同影響:
美元:資金成本降低,企業的盈利預期改善,所以美股通常會上升。
美股:隨著資金成本降低,企業盈利預期改善,美股通常會受到利多影響。
國債:降息會使國債收益率下降,從而推高國債價格。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黃金在降息環境中通常會受到追捧,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增加。
原油:降息有助於經濟復甦,需求回升,會推高原油價格。

掌握美國減息預期
美國減息一直是投資者都較關注的話題,每年都會探討「減息機會大嗎?」、「什麼時候減息?」等等。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及非農就業人數則是重點決定減息可能性的經濟指標。我們可以根據歷史減息數據及30 天美國聯邦基金期貨價格分析來預測未來美國聯儲局在利率決策變動的可能性。但運算過程複雜,不是每一位投資者都可以輕鬆計算。
富途推出全新牛牛會員計劃,提供多個可視化精選宏觀數據,助你看清過去、現在及預測未來經濟走向,包括:美國FedWatch降息機率、CPI、非農就業數據等等。投資者可以透過這些數據掌握減息預期,提前部署投資策略!


減息該如何部署
理論上,股市和經濟基本面的關係一直是正相關的。當然,每個市場的股市可能不同:例如美股的估值已經處在高位,那麼企業盈利的增長可能有一部分要用來消化估值;而港股則處於估值低位,反而可能迎來估值的修復。
美債呢?短期內有可能會下行,上文也提到了。不過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經濟增長預期和通脹預期的上升,美債的收益率可能也會上升,那麼債券價格則會下降。
匯市呢?會有點複雜。特朗普可能一方面期望中短期的弱美元,來促進出口、刺激經濟、減少貿易逆差等等,但一方面關稅等政策又可能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而美元作為避險資產可能會得到提振,所以美元走勢會較震蕩。而因為可能的關稅政策,還有中美利差倒掛的原因,人民幣可能面臨貶值壓力,但從國內的政策空間和經濟實力來說,也不需要太悲觀。
黃金價格的影響因素比較複雜。有利空因素,比如減息放緩就是一個(因為黃金有抗通脹的屬性,所以減息通常是利好黃金的,那麼減息放緩就是利空了)。不過支撐黃金中長期上升的因素比較核心,例如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底層會有持續不斷的需求,包括來自全球央行的和機構/個人投資者的。
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資產就比較難說了,它可以算是風險資產,也可以算是避險資產,經濟樂觀的情況下可能會推動比特幣上升。不過它的走勢,和特朗普2.0的政策的預期和執行情況會有比較大的關係,所以也有震蕩風險。
不過上面說的,是基於對全球經濟相對樂觀的預期。仍然要注意一些風險因素,例如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地緣衝突的加劇,還有全球經濟無法如期回升(例如因為公共衛生事件等預期之外的負面衝擊)等等,這些都會對各類資產產生較大的擾動,是難以預判的。
減息有什麽受惠股?
随着美聯署開啟降息通道,會對股市帶來哪些影響?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首先,雖然短期因減息放緩承壓,但中長期來說,股票這類風險資產,表現可能要好於債券、黃金、美元這類避險資產。
一般來説,減息會在經濟衰退或放緩時用來刺激經濟,並連帶有利股市。縱觀市場情況,減息期間,公用股、房地產信託股等股息收入較固定的股票較為有利,因爲其股息率會比銀行存款利率更吸引;樓價亦有機會因減息而上升,故對地產股亦相對有利。
除此之外,降息會讓融資成本較高的生物醫藥股和小型股減輕資金壓力,也會讓更具成長性的科技股在估值方面有所擡升。

減息黃金會漲嗎?
除了在股市中把握機會之外,也可以適當考慮將黃金、比特幣、美債加入自己的資產組合中,以此來平衡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
因為從現在的環境來說,雖然在樂觀的經濟前景之下,股票的表現可能好於其他資產,但是有幾點:
在有通脹風險和政治經濟不確定的風險下,黃金可以起到對沖作用。

減息對比特幣的影響
比特幣也有抗通脹和避險的作用,而且它的貨幣屬性和未來的可應用性,可能帶來較大的增長潛力。

減息對債券的影響
在其他資產都波動比較大的時候,美債可能可以保持相對穩健。
歷史數據顯示,在降息週期中當聯準會宣布降息後,新發行美國國債的票面利息率將減少,一般將會產生如下影響:
價格上漲
收益率下降

過去八次降息週期後的收益數據顯示,降息之後短期和長期美國國債的價格均有所上漲,而對於利率敏感度更高的長期美債而言,其漲幅更為明顯。
持有到期
捕捉價差
美國國債在降息週期開始後的表現(%)

延伸閲讀:減息周期下該如何投資債券延伸閲讀:減息周期下該如何投資TLTW
減息投資策略總結
在具體的配置上:
例如美股市場可以考慮配置一些價值股和成長股的組合,兼顧估值的消化和成長的潛力,港股市場則考慮被低估的優質企業為主。
黃金配置可以占一定的比例,而如果風險承受能力不是太好,比特幣的配置小額參與為佳。
美債的話,長期債券可能有下行壓力和震蕩風險,可以適當考慮一些短期國債資產。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兩點:一是同時保持長期的投資視角、短期對機會和風險的敏感度;二是不管投資何種資產,都可以利用ETF、期權這類工具來佈局機會。

分析師對減息部署的建議
在此輪的減息周期,最關鍵的是減息時間表。特別是踏入2025年美國新政策特朗普上場,一系統的保護主義和減稅刺激經濟的政策或再引起通脹憂慮,令減息時間表很大可能經常性地出現變數。減息的進度會很影響上述資產價格的部署,投資者宜留意相信資產價格的波動性,同時留意資產價格與市場風險的影響程度。國債雖然於2024年表現一般,但如果通脹問題於2025年再次引發成為滯漲的憂慮,債市仍有機會再次出現於2023年第四季的投資機會(當年第四季美國20年以上的美國上債ETF升幅近20%),債券還是避免經濟衰退發生的良好投資工具。
至於高息股、黃金和比特幣的表現,就要更加重視市場風險。如果特朗普的政策將令到美元開始承受壓力,將會有利黃金和比特幣價格的表現。高息股方面,會較建議集中留意港股方面的高息股,主要是他們的派息能力與美國市場的風險關連性較低,會比較充分受惠減息帶來的正面幫助,但要小心商品和能源價格的弱勢,高息股較為建議留意中資金融股為主,內銀股和內險股於2024年已有不錯的表現。

富途證券首席分析師譚智樂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其及其有聯繫者並無擁有建議股份發行人之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