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怎麼玩?

1610人 瀏覽2024.12.12

以太幣走勢分析 | 應用驅動與技術分析雙管齊下

發現大家很多時候對以太幣的看法比較模糊,今日就會嘗試同大家去理解  $以太幣  (ETH.CC)$ 和  $比特幣  (BTC.CC)$ 的投資概念不同的地方,兩者的獨特性介紹。

最新以太幣走勢

比特幣具有稀有性

(資料來源﹕Bitbo, 截止12月12日)
(資料來源﹕Bitbo, 截止12月12日)

(資料來源﹕Bitbo, 截止12月12日)

按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的供應上限為2100萬個,截止執筆一刻的12月12日,市場上已有1,990萬個比特幣以開發出來,稀有性+廣泛認可,不少地方國家考慮將比特幣納入戰略性儲備是近來急升的主要原因。主流看法都是認為比特幣可抗通脹受惠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

以太幣具有應用性

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區塊鏈的原生代幣,在數字資產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與比特幣主要作為稀有數字黃金不同,以太幣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支持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且以太幣走勢更受到其應用性驅動。簡單來說,主要考慮到如果未來在WEB3.0的世界要進行去中心化的交易,比特幣的稀有性設計將導致交易成本過高,導致以太幣的誕生和需求

以太坊網絡允許開 發者創建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為數字資產領域帶來了無限可能。通過以太幣,用戶可以參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動,如借貸、交易和收益農場等。此外,以太幣走勢也受益於非同質化代幣(NFT)的鑄造和交易,推動了數字藝術和虛擬資產的發展。

以太幣的可編程性使其成為構建更複雜金融工具和服務的基礎。它不僅是一種交易媒介,更是驅動整個以太坊生態系統的燃料。隨著以太坊 2.0 的推出,網絡將轉向權益證明機制,進一步提高可擴展性和能源效率。

總的來說,以太幣在數字資產領域的應用遠超單純的價值存儲,它為創新和經濟活動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台,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採用和發展

值得留意一點,以太幣技術不斷創新,由曾經每年發行約1800萬個以太幣為市場詬病,至2022年升級為以太幣2.0之後,發行量大減,再加上引入了針對性銷毀以太幣的通縮機制,令其帶來一定程度的稀缺性。因此,以太坊基金會後來制定了以太坊2.0的升級計畫

這也是為什麼以太幣至今未能突破2021年的高位4795美元,當年NFT的投機炒作行為導致以太幣價格出現泡沫,但隨著以太幣的升級,供應過多的問題得到解決,數字資產的發展將會是以太幣再挑戰歷史高位的重要元素,稀有性+廣泛認可+應用性是目前以太幣的投資邏輯。

隨著特朗朗成立更多加密貨幣的監管部門後,很多金融機會亦打算於未來數年陸續推動數字資產,雖然發展藍圖至今仍未清晰,但正正是這個原因為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帶來投資機會。作為幣圈第二大市值的以太幣,目前正在處於追落後中。

所以,在投資以太幣時千萬不要因為以太幣價格較低才去做部署,盲目追落後並不是投資以太幣的核心邏輯。再者,加密貨幣的投資入場門檻本身就不高,不用每枚每枚去買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位不該是投資的考慮因素。雖然是有追落後的因素,但這主要從市值角度去考慮。

如果想關注市值的變化,可以在手機上,可以從市場->加密貨幣->24小時排行榜->市值榜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截止12月12日約中午1200)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截止12月12日約中午1200)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截止12月12日約中午1200)

更詳細的內容,歡迎留意我們的牛牛課堂「比特幣vs以太坊,哪個更值得投資?

以太幣走勢分析--技術分析

在部署上,以太幣的操作建議以技術分析為主。以太幣走勢在圖表上顯示出較強的技術形態,值得投資者關注。個人認為如果偏向做長線投資,比特幣仍然是較為合適。但如果是捕捉近來的利好行情,以太幣的潛力則不容忽視。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月線圖上,以太幣同樣形成一個「杯柄」形態,3800美元是大約這個杯柄形態的頸線位。如果價格於後市能企穩於3800以上,正如上面的量度升幅說法,價格則有望6600美元

筆者認為,上述的目標價如果用長線角度去看,也並非不可能。技術分析的概念本身就沒有確實的時間點可猜到何時到達目標價,而且以上是用月線圖作評估。更何況參考大行對比特幣的看法,介紹15萬至20萬美元的預測,比特幣和以太幣的相關系數十分高,如果比特幣能到達大行提及的目標價,以太幣也很大可能到達圖表上的假設。

在實際操作上,較值得關注的是日線圖的表現。自筆者在11月初提及ETH突破長方形格局後,ETH價格一直維持於中期上升通道之間,屬於一個典型浪高於浪的走勢。在操作上可以考慮以這個上升通道作為參考的支持位和阻力位。短期內,可以多加留意MACD的技術指標,如果能於短期後市發出「黃金交叉」雙牛訊號,可能短期內有望出現一波更明顯的升浪。

較關鍵的阻力位暫在今年高位4095美元,如果突破此關,其時追落後的趨勢會更明顯,可以有條件再挑戰歷史高位4770美元

比特幣ETF和以太幣ETF

最後一些溫馨提示,直接投資加密貨幣固然是一個好選擇,但如果不熟識加密貨幣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ETF的途徑去接觸加密貨幣,以下則是港股的相關加密貨幣ETF。

比特幣:  $FA南方比特幣  (03066.HK)$  $博時比特幣  (03008.HK)$  $華夏比特幣  (03042.HK)$  $嘉實比特幣  (03439.HK)$

以太幣:   $FA南方以太幣  (03068.HK)$  $博時以太幣  (03009.HK)$  $嘉實以太幣  (03179.HK)$  $華夏以太幣  (03046.HK)$

  • 作者信息

    譚智樂

    富途證券首席分析師

    CE No.中央編號:AVJ390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其及其有聯繫者並無擁有建議股份發行人之財務權益)

用富途證券一站式交易

港股一世免佣,開戶專屬豐富迎新獎賞

適用條款和細則 right-arrow

| 一般聲明 |

本報告由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富途證券”)編制。本報告之持有者透過接收及/或觀看本報告(包含任何有關附件),表示並保證其根據下述的條件下有權獲得本報告,並且同意受此中包含的限制條件所約束。任何沒有遵循這些限制的情況可能構成違反有關法律。

未經富途證券事先以書面同意,本報告及其中所載的資料不得以任何形式(i)複製,複印或儲存,或者(ii)直接或者間接分發或者轉交予任何其它人作任何用途。富途證券對因使用本報告中包含的材料而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

本報告內的資料來自富途證券在報告發行時相信為正確及可靠的來源,惟本報告並非旨在包含投資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並可能受送遞延誤,阻礙或攔截等因素所影響。富途證券不明示或暗示地保證或表示任何該等資料或意見的足夠性,準確性,完整性,可靠性或公平性。因此,富途證券及其關連公司(統稱“富途集團”)均不會就由於任何第三方在依賴本報告的內容時所作的行為而導致的任何類型的損失(包括但不限於任何直接的,間接的,隨之而發生的損失)而負上任何責任。

本報告之觀點、推薦、建議和意見均不一定反映富途證券或其關連公司的立場,亦可在沒有提供通知的情況下隨時更改,富途證券亦無責任提供任何有關資料或意見之更新。

本報告只為一般性提供數據之性質,旨在供富途證券之客戶作一般閱覽之用,而非考慮任何某特定收取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任何特別需要。本報告內的任何資料或意見均不構成或被視為富途集團的任何成員作出提議,建議或徵求購入或出售任何證券,有關投資或其它金融證券。本報告所提及之產品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閱覽本報告的人士應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時須充分考慮相關因素並尋求專業建議。

本報告提供給某接收人是基於該接收人被認為有能力獨立評估投資風險並就投資決策能行使獨立判斷。投資的獨立判斷是指,投資決策是投資者自身基於對潛在投資的目標、需求、機會、風險、市場因素及其他投資考慮而獨立做出的。

本報告由受香港證券和期貨委員會監管的富途證券於香港提供。香港的投資者若有任何關於富途證券研究報告的問題請直接聯繫富途證券。本報告作者所持香港證監會牌照的中央編號已披露在報告首頁的作者姓名旁。

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均不得解釋為購買或出售證券的要約或邀請。任何決定購買本研究報告中所提及的證券都應考慮到現有的公開信息,包括任何有關此類證券的招股說明書等。

| 分析員保證 |

主要負責撰寫本報告的分析員確認 (i) 本報告所表達的意見都準確地反映他/她對本研究報告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個人觀點; 及 (ii) 他/她過往,現在或將來,直接或間接,所收取之報酬沒有任何部份是與他/她在本報告所表達之特別推薦或觀點有關連的。

分析員確認分析員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在研究報告發出前30 日內及在研究報告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上市法團及其相關證券。

| 利益披露聲明 |

報告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分析員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擔任本研究報告所評論的上市法團高級管理人員,也未持有其任何財務權益。

本報告中,富途證券並無持有該上市公司市值的1%或以上的任何財務權益,在過去12個月內與該公司並無投資銀行關係。本公司員工均非該上市公司的僱員。

| 可用性 |

對部分的司法管轄區或國家而言,分發,發行或使用本報告會抵觸當地法律,法則,規定,或其它註冊或發牌的規例。本報告不是旨在向該等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任何人或實體分發或由其使用。

此處包含的信息是基於富途證券認為之準確的來源。富途證券(或其附屬公司或員工)可能在相關投資產品中擁有頭寸及交易。富途集團及/或相關人士對投資者因使用本報告或依賴其所載資訊而引起的一切可能損失,概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有關不同產品風險的詳細信息,請訪問http://www.futuhk.com上的風險披露聲明。

本報告以中英文書寫,兩種文本具同等效力。若兩種文本有矛盾之處,則應以英文版本為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