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新聞
--

蟬聯港股IPO承銷榜首 富途首發IPO洞察報告

富途新聞
--
image

(香港 – 2024年2月1日)領先的證券交易及財富管理金融科技公司-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富途」或「富途證券」)宣佈,透過旗下企業及機構服務品牌富途安逸在2023年共向37家港股上市企業提供承銷服務[1],連續兩年蟬聯行業第一[2]。基於其長期提供IPO服務的行業洞察,富途安逸近日發佈了「2023年香港及美國IPO洞察報告」,剖析兩地新股市場的最新趨勢。

報告通過數據整理、比較分析及訪談調研等方法重點對香港及美國的新股市場進行了回顧及展望——港股方面,2023年港股新股數量及集資額均出現下滑,但目前擬在港交所掛牌的企業超過110家,IPO項目儲備量充足且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行業有望成為2024年港股IPO市場的主力軍;美股方面,中國證監會於2023年2月發佈《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下稱「備案新規」),年內共計36家中概赴美上市,佔美股新股總數的21.8%,數量及規模遠超2022年同期,中概股赴美IPO呈現上升趨勢;此外,來自律師事務所及交易所的專家普遍預期2024年的IPO市場在聯儲局減息、政策監管因素及境外儲備項目充足等多方利好加持下逐步回暖。

信息技術及生物醫藥佔港股上市申請總數超過45%

憑藉多年服務企業上市的經驗,富途安逸首次發佈《2023年香港及美國IPO市場洞察報告》,為企業及投資者梳理兩地新股市場的動態及本年度的發展趨勢。報告整理發現,科技、媒體及通訊(TMT)行業作為港股IPO的主力軍,雖然近兩年在新股項目數量上仍處於領先地位,但TMT行業的行業總集資額稍顯乏力——2022年和2023年期間,TMT行業的IPO企業數量分別列第一和第二,但總集資額僅為第五和第三,平均集資額僅為3.95億港元和4.67億港元。

2023年3月31日,香港聯交所「有關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市場亦簡稱為「18C」)正式生效,該規定將允許尚未滿足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的特專科技企業赴港上市,至今已有2家企業依據18C規定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另據港交所上市公司申請披露資訊,目前來自信息技術和生物醫療兩大行業的企業申請數量佔比超過45%,兩者有望成為2024年IPO的主力軍。

2023年港股IPO市場復甦緩慢,但仍有89%的IPO項目獲得了超額認購,比2022年同期上漲1%,其中獲得20倍以上認購的項目超過16%,亦高於2022年的10.7%。此外,去年11月港交所上線了FINI平台,將新股定價與股份交易之間的時間縮減至2個營業日,有律師事務所專家料該舉措有利於減低投資者打新的融資成本,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特別是個人投資者認購新股。

中概股赴美IPO趨勢明顯回暖

隨中美審計監管趨於溫和,外加備案新規機制愈發成熟,2023年中概股赴美上市有所回暖,全年共36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佔美股IPO總數的21.8%;集資額達8.41億美元,2022年同期僅有18家企業赴美上市,集資額不足2023年的一半。報告指出,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中概股IPO集資火熱,集資額佔全年總集資額的81.4%。

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33家中概股登陸納斯達克,3家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完成IPO。令人注意的是,2023年中概股首次公開招股發行金額較低,平均集資額為2,400萬美元,集資額大多在500萬至600萬美元區間,集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達22家,佔總數的61.1%。

受美國大選年、聯儲局減息預期強化及境外上市備案新規模式成熟等多方利好因素影響,業內專家普遍預期2024年IPO市場將逐步回暖。此外,受近兩年市場行情低迷影響,不少企業推遲了上市時間,在整體預期向好的大背景下,積壓的擬IPO項目亦有望在2024年抓緊機會上市,推動美股IPO市場升溫。

港股承銷數量續創佳績,富途蟬聯行業第一

截至2023年,富途共為近300家企業提供IPO服務[1],遍及TMT、醫療、消費等行業。2023年港股前10個集資項目中,有7家企業為富途合作客戶;55.9%的IPO項目在富途平台上獲得了超額認購;市值在100億港元以上的企業(截至2023年12月31日),60%均與富途進行了IPO合作。此外,富途還擔任21家企業的帳簿管理人,位列行業第7[2]。

富途安逸合夥人孫月鵬指出,「2023年港股受外圍因素影響顯著,給企業及市場帶來嚴峻的挑戰。富途在此背景下續創佳績,一方面得益於眾多企業對富途的認可及支持,另一方面亦是對富途IPO服務能力最好的證明。隨著今年宏觀有望轉好,國內復甦加速,港股多項政策落地,預期港股新股市場將重煥生機。」

更多內容,點擊了解:http://www.futuie.com/zh-hk/ipo/?channel=9&subchannel=9

[1]由富途持牌子公司提供服務

[2]來源:金融數據平台Wind

本文觀點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